語言學習德語學習

在同濟大學學德語,是怎樣的體驗?

本文已影響 1.49W人 

導語:衆所周知,滬上高校同濟大學原先是由德國人所創建。同濟德語歷史悠長,而同濟德語系在國內外也享有不錯的口碑。今天,就由同濟德語專業的小編帶領大家領略這兒的德語學習生活。

在同濟大學學德語,是怎樣的體驗?

 

一名同濟德語系大一學生的某天日程表:

7:00 起牀,洗漱,買早飯

7:40 到教室,晨讀

8:00-11:35 基礎德語課四節臀不離坐,間歇偷啃早飯

11:40-12:15 食堂人山人海,午飯狼吞虎嚥

12:20-13:20 大睡特睡,誰打擾就和他拼命的那種

13:30-15:05 選修課,我是誰我在哪兒我在幹啥

15:20-17:00 體育課,耶

17:00-17:30 食堂人山人海,晚飯狼吞虎嚥

18:30-20:00 晚課,偷看隔壁帥哥

20:30-23:00 葛優躺,寫作業,背單詞背課文

23:30 終於上牀,刷手機,lui了,閉眼

 

如果早起傻一天,那麼同濟德語學子每天都是傻的。

在同濟大學學德語,是怎樣的體驗? 第2張

 

直到現在,回想起大一大二一整個上午的德語精讀課,我仍會毛骨悚然頭皮發麻,感覺自己像個沒有感情的學習機器。在這門課中,我們從對德語一竅不通的小白漸漸開始瞭解德語,包括它與英語相似卻又不同的發音,極其複雜的語法和多變的用法,成長到可以用簡單句進行交流,可以讀懂一些小巧的德語故事,可以寫出基本正確的德語短文。隨着基礎的夯實,我們能接觸到更多豐富的德語課程,例如德語視聽、德語口譯、德國國情、德國文學、科技德語等等,甚至,我們由外教全德授課,試着去聽懂他們不同的口音,深入理解他們口中的德國,並選擇一些有爭議的話題開展自主研究和辯論。

在同濟大學學德語,是怎樣的體驗? 第3張

 

要說感想,那就是一個字:難。難不只是源於德語這一語種本身,還來自於時刻每天的不容鬆懈,來自於老師的殷殷期盼和身邊同學的優秀勤奮,更來自於一種傳承。

 

自1907年德國醫生寶隆(Dr. Paulun創建德文醫學堂(即同濟大學的前身)以來,同濟的德語教學已經有百年曆史。1986年正式成立了德語系,作爲中國日耳曼語言文學研究的重鎮,德語教學的中心和對德交流的窗口。2010年同濟大學朱建華教授在波蘭華沙成功當選爲國際日耳曼學會主席,這是中國人首次出任這一重要的國際性學會組織的最高領導。爲推動國內外學術交流,德語系多次舉辦國際學術會議,特別是2015年的第十三屆國際日耳曼學世界大會,這也是這一國際學術盛會首次在中國舉辦。目前德語系在編教師30餘名,還有DAAD派出的外籍教師數名,在科研領域,例如出版專著、學術論文、主編教材等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憑藉雄厚的師資力量和出色的教學質量,在歷年的全國德語專業水平測試及各項國內外競賽中,德語系的學生均成績不俗。德語系每屆招生人數30餘名,分成兩個班,採取小班化教學。

在同濟大學學德語,是怎樣的體驗? 第4張

 

這種傳承有時壓得人喘不過氣。所以我們德語學子從剛進德語系就翹首以盼的,莫過於大三出(趁)國(機)交(旅)換(遊)的機會。同濟德語系與德國的科隆大學、不來梅大學、波鴻魯爾大學、馬堡大學等學府都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慕尼黑大學、斯圖加特大學、柏林工業大學還有位於奧地利的因斯布魯克大學等學府也歡迎德語學子前往交流。在這一短期交流項目中,我們不僅提高了德語水平,更拓展了國際視野,體驗了世界文化的碰撞。

 

在同濟大學學德語,是怎樣的體驗? 第5張

(德國科隆)

 

回憶在同濟德語系的四年,令我最深刻的,是早晨溫暖的陽光,輕輕地灑在窗外綠油油的爬山虎上,開出黃綠色的小花。其實在同濟學德語最大的體會不是難,是愛。這種愛來自師生之間的溫情:是聖誕節的課上外教準備的驚喜點心,是出國期間老師們每週必問的“孩子們都好嗎?”,是我們在老外教離職時送她的紀念冊和寄語;這種愛也來自同學間的陪伴成長:是學長學姐的書本傳承與經驗分享,是同學們的一起背書和默寫時的“相互幫助”,是國外時不畏遙遠去你的城市“請帶我飛”。這種愛是陽光之於爬山虎。

 

因爲這些經歷都讓我覺得,德語學習不是寂寞難熬的孤木獨行,而是溫暖有趣充滿力量的“同舟共濟”。

在同濟大學學德語,是怎樣的體驗? 第6張

 

素材來源:

https://mp.weixin.qq.com/s/hBAIkuaDfzyySJnHF93QIw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